从0到1“e”刻不停

2023-10-27 资讯动态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及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2014年举办首届。为进一步突显服务和交流功能,2021年起更名为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暨“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赛事举办以来,累计吸引超过50万个项目、200余万名青年参与,为创业青年提供培训辅导、展示交流、资本对接等支持,积极打造共创、共享、共赢的青年创新创业嘉年华。“航天科工杯”2022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暨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社会企业等领域举办专项交流活动和专项赛,共吸引超过1.8万个项目、约6万名青年报名参赛,开展线下创业交流服务活动及有关配套活动39场,线万人次,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取得积极服务成效。多年来,“创青春”活动坚持紧跟国家政策规划和经济市场动态,持续优化完善比赛机制。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数字经济等国家重点战略规划,本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首设数字经济专项,引导青年将个人发展目标愿景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有机结合,不断创新突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激励初涉创业的大学生、青年农民工迈出返乡入乡创业“第一步”,大赛在乡村振兴专项中新设创新组,支持未进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为助力广大青年自主创业,大赛规则进一步明确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以参赛,鼓励基层小微创业青年打通城市乡村“微细血管”;为持续赋能创业青年,增强创业主体活力,大赛围绕当前经济发展重点和青年创业者实际诉求,将创新创业培训贯穿活动全过程。青春学习二十大,创新创业赢未来。本期《中国青年》对话那些从“创青春”里走出来的中国青年,听他们讲述那些有关创新创业的青春故事。巨安储能系统原理“e”刻不停——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在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科技创新专项智能制造及其他产业创新组金奖。这个机器人有何特别之处?我们知道,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检修维护。在技术设备不那么发达的年代,往往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尤其是医院等重要场所,一旦停电,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让电网检修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聪明的电网人便展开带电检修。很多人可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带电作业工人身背工具箱,爬上高压电线杆,在半空中,争分夺秒地完成一系列复杂操作。由于线路带电,工人的任何不规范操作都可能造成人员触电或高空坠落等后果,因此带电作业常常被视为电力行业中最危险的工作。如今,这项危险的工作可以放心地交给机器人去做了。作业时,工作人员只需操作机器人到指定位置,利用绝缘操作杆协助完成穿引线工作即可,而剥切导线、紧固线夹等危险工作均由机器人自主完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陆续开展了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主要采用液压机械臂设计实现,体积和重量较大,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户外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定位、规划及控制等功能,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国网天津电力研制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具有人工智能的“大脑”,体积小,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可替代人工完成指定带电作业工作,填补了我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多项技术、标准及规范等行业空白。目前已研发出双臂机器人和单臂机器人两个系列产品,以及13种系列化末端工具。相关技术成果获授权专利39项、发表SCI/EI/核心论文15篇,获得了2021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还立项了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首个IEEE国际标准。目前,机器人已经在天津、北京、山西、山东、上海、江苏等20个省份推广应用,累计开展带电接引线、断引线、加装接地环等实际作业超过2.6万次。胡益菲,32岁,就职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主要负责公司科技创新、环保等工作。在“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师傅的指导下,胡益菲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研发国内外首套“全自主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相关成果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并在全国20个省份推广应用。胡益菲还深度参与建成首批国际领先的智慧能源小镇、国内首个省级综合能源服务中心等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为区域“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他累计取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励10项,发表论文14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编制国际标准1项、企业标准2项。胡益菲的师傅张黎明常说:“工作是快乐的,创新让工作更快乐。”这句话让他深有同感。他把这种快乐同样带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在工作之余也不忘“充电”提升自己,2022年,他成功被天津大学能源动力专业录取为工程博士,并获评天津市创新创业好青年。工作中的胡益菲2019年1月17日,习来天津视察期间,听取了张黎明对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现场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心无旁骛地投入创新事业中。回到工作岗位后,张黎明第一时间将习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创新团队,从那一刻起,的谆谆教诲就成了胡益菲和团队埋头创新的不竭动力。他和团队扎根研发一线,在张黎明的带领下,全力攻关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将机器人迭代升级至第四代,并在全国20个省份推广应用,累计完成现场作业超过2.6万次,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胡益菲参与编写的《机器人典型经验》获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全国智慧企业建设最佳实践案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等专家鉴定认为相关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立项了带电作业机器人领域首个IEEE国际标准。《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指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技术成果是“‘十三五’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标志性成果”。当前,机器人年产量已达到200台,产值超过7亿元。胡益菲向记者介绍,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经历了四次迭代研发。2017年底,利用传感、识别、认知等人工智能技术,第一代机器人研发成功。这代机器人可以在室内理想环境下完成基本作业动作,但存在智能程度低、作业范围受限、灵活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作业。因此,在第二代机器人研发中,团队采用了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的导航定位系统,让机器人可自动识别主导线与引流线,解决了精准定位的问题。架空线路上设备种类繁多,绝缘导线规格多有不同,需要机器人分辨出各种设备、导线,精准定位作业位置。同时因为是在户外作业,因此还要解决曝光的问题,曝光过度,机器人就会“失明”。此外还有车辆抖动的问题。而通过三维建模、语义识别、目标定位的技术,就可以让机器人看到并识别出这些复杂的场景。解决了机器人“看得到”的问题后,下一步就是“找得到”的问题。配电线路的导线纵横交错,精准找到目标导线犹如在配电网上穿针引线地“绣花”。团队通过提出多分辨率空间划分的规划学习算法,解决了配网狭小空间下机械臂路径自主规划难题。光找到需要作业的位置还不行,还得进行操作,那么就需要解决“做得到”的问题。“张黎明师傅带着我们创新研制了成套末端作业工具,实现自动带电穿刺接引线功能。”项目团队核心成员胡益菲介绍说,第二代机器人基本具备了自主作业条件,但是所有的操作都不是很精良,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学徒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它的本领。因此第三代机器人着重对这些重要功能进行了优化。首先优化了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增强双目视觉匹配度,提高识别精度,户外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厘米,使机器人“看得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使其路径规划更科学、更高效,让机器人“找得巧”;创新研制全自主剥线工具及绝缘型并沟线夹,提高适用范围,让机器人“做得好”。在安全性能上,采用绝缘配合与多级防护技术,特别是在机器人关节部分创新性研发了“体—臂—腕”绝缘设计,软硬结合实现“双保险”。同时通过电磁干扰预测与防护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机器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偶尔接收不到工作指令的难题。“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产业化推广,张黎明师傅带领我们开始对第四代机器人朝着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优化升级。”胡益菲说,团队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第四代机器人的体积缩小三分之二,重量减轻三分之一,充分满足复杂地形和狭小空间带电作业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机器人的使用范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胡益菲始终牢记习对青年人的嘱托,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人工智能与电力行业创新融合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浪“撒野”,金鳞擘海“星跳公益”:带留守儿童跳出一种未来为未来储能你知道的刀鱼、鲥鱼人工繁殖难题,这位姑娘给解决了“华图再熠”:AI影像修复,让我们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杨剑南:一个年轻人的“节电梦”

上一篇:你绝对没见过!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类型线路标识牌位置大全

下一篇:进行中〓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大庆市很多供电分公司线缆收购招标